从传统标准化到标准联盟的崛起
三、讨论
1.传统标准化组织与标准联盟之间的对比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在这里对传统标准化组织与标准联盟的不同点进行归纳(表1)。
a.组织类型。传统标准化组织类型相对简单,一种是正式的民间非营利标准化组织,另一种是政府主导设立的标准化机构。联盟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其最常见的形式是协议集团。协议集团通过合作协议确立组织目标和工作内容、组织的构架、组织运行方式,会员及会费、制定标准流程等。联盟还有其他类型的组织形式,例如成立正式的非营利组织或公司实体,或者仅仅是非常松散的企业之间的合作。松散的组织虽然签署合作协议,但是并没有企业之间的资源集中;合作目标和内容的具体实施依然由企业各自独立运作。
b.技术研发与标准化。传统标准化的范围一般都是相对很宽的工程技术领域,其标准化工作一般要设立很多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工作组等层级式的组织构架。例如,ISO有148个TC,加上SC、WG,数量不计其数。传统标准化组织的产出仅仅是标准。技术的研发以及标准的实施过程并不在标准化组织的职责范围之内。而联盟针对的技术领域一般都相对比较窄,相对于传统标准化组织来说,它针对的可能仅仅是某一个,或者是非常有限的几个技术领域。其标准化虽然也可能采用与传统标准化组织类似的技术委员会结构,但是其构架相对简单,而且趋向于扁平化。标准联盟一般都和技术研发紧密关联。研发可以在联盟的内部,也可以在联盟的外部,但是联盟需要做技术的协调和成果的共享,以及与技术成果相关的标准/规范的制定。所以联盟的产出不仅包括技术标准,还包括能够共享的技术成果,同时形成了市场中的业务群体。可以说,联盟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市场,
c.正式与非正式特性。传统标准化组织要尽可能多地吸引利益相关方到组织中来,建立非常严格的标准制定流程和决策程序,以确保公开、透明、协商一致的宗旨能够真正落实。经过上百年的标准化实践已经证明,传统标准化组织能够在技术生命周期较长的工业领域提高企业信任度,建立组织的权威性和市场合法性。传统标准化组织往往又被称为正式标准化组织。但是面对高速发展的ICT领域,传统标准化组织确实显得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快速产出标准的需求。标准联盟的“非正式”特性在ICT领域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它们的会员仅仅吸纳相对较少的利益相关方,其标准制定流程和决策程序也都力求简单,并不采用严格的协商一致。组织中的核心主导企业和技术跟随企业之间的地位也不一定完全平等(会员分级),技术协调的难度降低。其结果是制定标准的周期大大缩短。标准联盟往往又被称为非正式标准化组织。
d.“前标准化”与“后标准化”。相对于产品来说,传统的标准化属于”后标准化”(reactive standardization)。也就是说,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企业已经有了相应的产品,然后在标准化组织中才讨论标准的需求,进入制定标准的阶段。而联盟的标准化属于“前标准化”(proactive standardization)。技术处于研发阶段,产品并未形成,而在此时就要用标准/规范定义未来的产品。联盟把开始制定标准的时间大大提前了。联盟当中的技术研发、企业之间的利益协调、标准/规范的制定是交织在一起的。联盟的“前标准化”制定的标准在发布之后可能还会面临市场的竞争,而且面临有可能失败的风险。
e.专利问题。早期的传统标准组织通常不允许专利进入标准,认为标准是(准)公共品,可以代表公共利益。在政府制定的技术法规中以及在政府采购中引用传统标准化组织的标准是理所当然的。在ICT技术领域中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互操作性技术一般都会包含企业的核心技术,肯定会被申请为专利。这种技术同时又涉及信息网络的接口或通信协议,所以还需要制订为标准。这两者无法剥离,形成互相绑定的关系。所以,几乎所有的联盟组织都制定了自己的专利政策(如RAND/FRAND政策),允许专利进入专利之中。这种专利政策也体现了联盟会员之间的利益博弈。传统标准化组织后来也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也陆续制定相应的专利政策,有限允许专利进入到标准之中。
f.组织稳定性与寿命。传统标准化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组织寿命很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TU以及各个国家的国家级标准化组织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标准联盟的组织稳定性比较差,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有些在20世纪曾经很活跃的联盟,到了21世纪之后逐渐销声匿迹了。其中有的因为运行不成功,也有的达到组织目的之后就自动退出了。当然,也有标准联盟能够持续相对较长的生命周期。Pohlmann T.的实证研究指出,规模较大的联盟持续时间要长的多;会员分级以及关注的技术面很窄的联盟都可能会较早的终止。
g.组织运行的经费。传统标准化组织的运行经费来源包括会员缴费和标准销售收入两部分。但是联盟的运行经费主要靠会员缴费,标准大部分都向社会提供免费下载。这可以解释为,一方面联盟的发起方都是财大气粗的跨国企业,所缴纳的会费就足以维持联盟的运行,另一方面由于标准联盟制定的标准可能还要遇到市场竞争,标准免费下载的策略能够让标准信息在产业当中迅速传播,对市场竞争有利。
表1 传统标准化组织与联盟的对比
2.新的标准化格局
2.1传统标准化组织的地位依然稳固
传统标准化组织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在技术演变较慢的产业(传统产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传统标准化产出的标准是全球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所有这些标准都需要继续进行维护,如定期进行复审和修订,继续向工业界提供可持续的服务。由于信息通信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也为传统产业标准化也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汽车工业的自动驾驶技术和电动汽车、半导体智能照明、智能家电,3D打印等标准化领域。
20世纪80年代,传统标准化组织开始从传统产业的技术领域拓展出社会领域的标准化,而且不断向新的领域扩展,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反贿赂等。有学者认为,由于各国政府治理主体无法在国际层面行使权力,所以ISO和IEC这种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在全球公共事物中成为公共品的提供者。
虽然在ICT领域显示出了一定的劣势,但是传统标准化组织在其中的很多领域中依然活跃,而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软件工程,计算机语言、数据管理和交换等。有些网络通信领域的标准化并不是短期的工作,例如网络安全、云计算、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所有这些,ISO/IEC JTC1,ITU-T等标准化组织依然成果不断。
2.2标准联盟在ICT领域蓬勃发展
经过大约三、四十年的发展,联盟组织在ICT领域的创新和标准化已经被工业界广泛承认。ICT领域的技术复杂性迅速增加,出现很多细分市场,技术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多样化,而且不断有新产品出现,也不断有产品消失。互操作技术的研发阶段需要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联盟成为企业联合创新的新兴组织,并且把启动制定标准/规范的时间提到形成产品之前,用标准/规范定义未来的产品,形成超前标准化的模式。创新和开发标准是交织在一起的。联盟标准也被称为公共可用规范PAS。
联盟的活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新的活跃程度,成为ICT产业中的结构性特征。在ICT领域中的接口技术和互操作技术与专利是无法剥离的,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总是试图把专利与标准结合起来。标准联盟在ICT领域已经占据了有利地位,其超前标准化能够快速响应市场中技术创新的需求,是传统标准化组织所无取代的。联盟也有弱点,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组织寿命可能相对较短。随着不断有创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新的联盟不断涌现,但是也常常出现联盟的重组或退出。联盟的标准/规范在市场中还会遇到其他竞争者,而且还有失败的危险。
2.3标准联盟和传统标准化组织的关联机制
传统标准化组织标准联盟之间并不是截然无关的两个部分。为了弥补各自的不足,它们各自都具有与对方建立关联机制的动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 1995)认为,为了能够让标准获得市场的认可,联盟组织往往会“事后”选择获得正式标准化组织(如ANSI)的承认,特别是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的承认。不稳定的联盟可能逐渐发展成更加开放的协会组织,也可能在完成使命之后会面临解散的可能性。所以,确实有部分联盟希望把他们制定的标准提交到比较稳定的传统标准化组织,让他们的成果能够保持时间上的延续性。另一方面,虽然传统标准化组织在快速响应ICT市场需求方面无法与联盟竞争,但是他们可以向联盟打开一扇门,建立与标准联盟组织互相联络和协调的机制,让联盟组织的标准尽快纳入到自己的标准体系当中。
例如ISO除了正常制定发布的国际标准(ISO Standard、ISO技术规范TS)之外,还另外增加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并不称为“ISO标准”的文件,如ISO技术报告(ISO/TR)、ISO公共可用规范(ISO/PAS)、国际研讨会协议(IWA)等,都是为了快速产出一些市场急需的标准文件,设法把外部其他机构(联盟/论坛等)现成的标准/规范快速转化为ISO的文本。ISO/IEC JTC1的业务规划当中就明确指出联盟/论坛标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正式的制度文件建立有效的机制,让联盟的标准快速进入JTC1的标准制定流程当中,包括快速通道(fast tracking)和PAS转化程序。其中PAS转化程序具体规定了外部机构向JTC1提交转化PAS的具体流程。通过这个程序JTC1批准了有资格提交PAS的联盟有12家(如OASIS、OMG、OGC、W3C等),批准成为国际标准的有115项。类似的,IEC认为它和联盟可以形成双赢的伙伴关系,双方可以互为联络员组织(liaison),各自都可以派人到对方的组织中,参与对方的标准化。目前与IEC开展合作的联盟有10家,包括Bluetooth SIG、ECHONET Consortium、The Unicode Consortium、USB IF等。ITU也发布了正式文件,做出与联盟之间进行沟通的有关规定,包括联盟组织的资质、如何评估和决策、沟通流程等。到目前为止,ITU-T已经与很多ICT领域的联盟有着非常广泛的合作。
联盟的出现形成了以传统标准化组织为代表的后标准化和以联盟为代表的前标准化共同存在的新格局。联盟标准化与传统标准化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而且逐渐形成了一种关联机制。结果是全球标准化的格局经历了重大变革——大部分ICT标准都产生于联盟之中,但是其中还会有很多联盟标准通过一定的管道转化为传统标准化组织的标准。
四、结论
本文分别考察了传统标准化组织和联盟标准化组织,通过对比总结出传统标准化和联盟标准化的互补关系。传统标准化组织(如ISO)后来拓展出来的管理体系系列、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非技术类标准,说明传统标准化组织还是处在全球庞大国际标准化网络的中心,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依然表现出新的活力和优势,为社会提供“技术基础构架”,帮助建立“物理基础设施”,向社会领域的标准化扩展,并在全球国际治理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标准联盟的出现是全球标准化治理体系的重要变革。它彻底改变了标准化领域只有传统标准化组织为产业界提供自愿性标准的局面,形成了以传统标准化组织为代表的后标准化和以联盟为代表的前标准化共同存在的新格局。联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自愿性的技术标准在市场中的力量,以及标准化组织在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而经济学界由此开始了深入考察ICT产业中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以及法学界开始了考察标准必要专利与垄反断问题等学术动向。标准的私有化对于政府来说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对技术法规引用和政府采购的标准都有直接的影响。
摘自《标准科学》总第5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