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们实验室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新手小白握着点样针手抖得像帕金森,薄层板上的斑点要么挤成串糖葫芦,要么散得像天女散花。去年我们实验室新来的实习生,愣是把降血脂药物的点样做成了抽象派油画,气得导师连夜下单了台全自动设备。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号称"新手救星"的机器到底靠不靠谱。
先别急着掏经费,咱们得弄明白手动点样和全自动的区别。手动点样就像绣花,老手能在硅胶板上点出直径1mm的完美圆点,但新手嘛...这么说吧,去年某高校实验考试,30%的学生把点样量误差搞出了±50%。反观全自动设备,XYZ轴定位精度能达到5μm,相当于头发丝的1/14细。不过有个坑要注意——硅胶板厚度公差超过0.2mm的话,针头就可能戳破板子,这事儿在2022年某药企就发生过批量事故。
刚接触这机器的朋友最容易栽在这几个地方:
这里有个保命技巧——记住"3-2-1法则":
• 3秒预润洗:确保管路无气泡(别问怎么知道的,曾经有批样品出现空心斑点的血泪史)
• 2mm安全距离:针头离硅胶板表面保持这个间距,既能触液又不伤板
• 1分钟自检:每次开机务必运行自检程序,某次我们设备报错"Z轴异常",结果发现是蟑螂卡进了导轨
Q:为什么我按教程操作还是点样不均匀?
A:八成是硅胶板批次问题。拿去年某药厂案例来说,他们换了供应商后斑点出现拖尾,最后发现新板子的烧结温度低了15℃。教你们个土方法——拿紫外灯先照下板子,均匀的荧光说明烧结合格。
Q:自动点样能做梯度点样吗?
当然可以!不过要掌握"间隔递减法"。比如做抗生素残留检测时,先点10μL间隔5mm,接着8μL间隔4mm,这样展开后色带更清晰。某第三方检测机构用这方法,把黄曲霉毒素的检出限压到了0.1ppb。
仪器报警别慌,先看这些常见故障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