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车间是不是也这样?上个月我去汽配厂走访,质检主任老张正对着报废的发动机罩骂街——明明固化时间显示达标,装车三个月就开裂。后来用我们的测试装置一查,好家伙,温度传感器误差导致固化时间少算了23分钟。这种破事在制造业太常见了,今天就带你们扒扒这个看着不起眼却要命的测试装置。
先说个血泪教训
去年东莞五金厂赔了80万违约金,就因为用了山寨测试仪。他们给卫浴五金件测固化时间,设备显示达标就出货。结果客户安装时胶体根本没固化,整个批次全泡汤。法院判赔时发现,他们用的设备温度校准偏差达到±8℃,这比行业标准高了整整4倍。
新手必看三大坑
省钱的秘密在这里
上个月帮灯具厂改造测试系统,发现他们固化车间存在两个致命问题:
换上带自动补偿功能的测试装置后:
» 年节省返工材料费8.6万
» 每条生产线日产能提升22件
» 客户投诉率从月均7次降到0次
买设备别只看价格
上周碰到个老板,花三万八买的测试仪还不如我们八千块的准。关键要看这三个指标:
有人问:我们厂产品简单,需要这么精密的设备吗?这么说吧,去年浙江有家小作坊做塑料扣件,觉得用个电子钟就能搞定。结果产品发到东北,零下20℃全碎成渣——他们的固化测试根本没考虑低温环境,最后赔得底裤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