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现在满大街都在推直流耐压测试,交流设备真要淘汰了?去年某特高压站爆炸事故报告显示,问题就出在直流发生器选型失误。这玩意儿看着参数差不多,用起来可是要命的差别。今儿我就扒开那些参数表里藏的雷,看完少走三年弯路!
为什么标称200kV的机器实测只能到170kV?拆过三十多台机器发现:
上周刚帮变电站退了批"高性价比"设备,标称300kV的机器,实测连220kV都稳不住。供应商还嘴硬说是海拔影响,我直接甩出高原实验室数据打脸。
你以为全密封结构就高枕无忧?看看这些要命的对比:
部件 | 良心配置 | 偷工减料版 |
---|---|---|
绝缘筒 | 聚四氟乙烯 | 环氧树脂 |
整流模块 | 油浸式 | 空气冷却 |
控制芯片 | 军工级 | 家电级 |
血泪教训:某水电站贪便宜买的机组,梅雨季直接表演"高压放烟花",维修费够买三台新机。记住:外壳带排水阀的才是真户外机型!
厂家绝对不会说的三个保命技巧:
去年培训新人时,有个愣头青没按这流程来,500kV电容瞬间放电把安全帽都烧穿了。现在想起那焦糊味还后怕!
二手贩子最怕你检查这三个地方:
更绝的是有批翻新机用医院X光机部件改装,前三次测试准得吓人,第四次直接过压烧设备。已经坑了五个光伏电站!
小编观点:现在某些厂家把直流发生器做成智能手机似的,搞什么触屏操控、云端管理。要我说,能把波纹系数降1%比这些花活实在多了。下回遇到推销员吹嘘智能功能,直接问他:你这机器敢不敢让我泼水测试?不敢就麻溜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