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交警手里的酒精测试仪为啥一吹就能知道喝了多少?说白了,这就是个“酒精识别器”,它的核心是两种技术:半导体传感器和燃料电池传感器。
举个栗子:
这里有个冷知识:为啥吹气时要含住吹管?因为直接对着机器吹,周围空气会混进来稀释酒精,测出来能差一半!
可能有人会问:“这机器自己都测酒驾的,谁来保证它自己没喝高?”这就是检定装置的活儿了——相当于给酒精仪做“年度体检”。
重点看三个指标:
去年深圳交警队就闹过笑话,一台没及时检定的老设备把吃荔枝的司机判成酒驾——荔枝糖分发酵会产生微量酒精,这时候就得看机器抗干扰能力过不过关了。
别看这铁盒子冷冰冰的,实际操作讲究可多了:
最坑的是去年某地交警用84消毒液擦机器,结果第二天测出所有司机都“醉酒”——消毒液里的氯气和酒精传感器发生反应,这事儿还上了新闻。
干了八年计量检定,我发现个趋势:现在的检定装置已经开始联网自检了。比如最新款的BT-2025型,能通过5G实时回传数据到省计量院,遇到异常自动锁机。
但要说完全取代人工?我看悬。去年帮内蒙草原上的交警队调设备,牧民喝的马奶酒里含的乙酸乙酯就让新机器误判,最后还是老师傅手动校准才解决。机器再聪明,也抵不过人间百味啊!
要说建议,我觉得该强制给每台设备加“方言语音提示”。上次见个老民警用粤语版机器,差点把“吹气”听成“催债”,闹得司机以为要收保护费...技术再精准,终究得接人间地气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