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做ELISA实验最让人抓狂的是啥?十有八九是板子孵着孵着就温度漂移了。上周隔壁实验室的小张做细胞培养,孵育器温度悄悄升了2℃,结果96孔板里有一半数据作废,导师的脸黑得跟锅底似的。
微孔板恒温孵育器到底有啥用?说白了就是个精准控温的暖宝宝,但跟普通培养箱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hold住±0.1℃的波动。现在主流的分为空气浴和金属浴两种,还有带震荡功能的升级版。不过说实话,最实用的还是带模块化设计的机型,毕竟谁也不想为了换个板型就重买设备。
为啥同是孵育器差价够买台离心机?咱们拿两个典型配置比比看:
新手必看三大选购误区得好好唠唠。第一坑是盲目追求温度范围,其实做常规实验根本用不到零下温度。第二坑是忽视升温速度,有次赶实验进度,等设备升温就耗了半小时。最坑的是第三点——没注意孔间温差,有回做PCR板最外侧孔比中间低1.8℃,结果扩增曲线全乱套。
说到核心参数,有个冷知识必须划重点:看温度均匀性别光信说明书,要实测!去年设备展上我们带着红外热像仪去逛,发现某品牌标称±0.3℃的机型实际温差能达到0.8℃。现在学聪明了,签合同前必须让厂家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
可能有人问:带震荡功能是不是智商税?这么说吧,做核酸杂交时开个慢速震荡,比手动摇晃均匀三倍不止。但要是做常规孵育,这功能就跟车子的全景天窗似的——用不上几次还容易坏。
操作禁忌这块必须敲黑板。千万别在运行时突然开门!温度骤变会导致孔板结露,我有次急着取板子,结果样本全泡汤了。还有清洁时记得关电源,上次保洁大姐用酒精擦控制面板,直接烧了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