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异物温升测试作为无线充电安全的重要检测手段,能够有效暴露行业潜在隐患,保障设备及用户的安全。
无线充电的原理基于线圈之间的近场电磁感应,通过交变电流产生磁场实现电能传输。然而,当金属异物进入磁场时,会因涡流效应产生热量,导致温度急剧上升。例如,硬币或钥匙扣等金属物品若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可能会迅速发热,甚至损坏充电器和设备。根据IEC 62368-1标准,无线充电设备需进行严格的异物温升测试,以确保在不同场景下异物的温度不会超过安全阈值。
异物温升测试的流程包括多个环节。测试时,无线功率发射器需置于室内,环境温度控制在20~30℃。测试中,将钢盘、铝环、铝箔等标准异物分别放置在发射器上,进行不同距离和接触方式的测试,包括无接收器直接接触、接收器与异物直接接触、接收器距离异物2mm和5mm放置等场景。在每个测试周期中,异物可在发射器上移动,以找到温度最高的位置,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无线充电行业在异物温升测试中暴露出诸多隐患。部分无线充电设备未能有效控制异物温升,导致测试中温度超出安全范围。例如,一些设备在金属异物接触时,温升超过70℃,存在烫伤用户或引发火灾的风险。此外,部分企业对异物检测技术的应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异物,影响无线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应对这些隐患,行业需加强技术研发与标准执行。一方面,无线充电设备制造商应优化异物检测算法,提高检测精度和响应速度;另一方面,需严格遵循IEC 62368-1等国际标准,确保产品在出厂前通过全面的异物温升测试。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在无线充电过程中放置金属物品,以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