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标准化的现状
企业标准化管理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我国很多大型企业在实施标准化管理后,实现了效益的增长,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我们国家仍有部分企业还没有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对标准体系的认识严重不足,同时也有很多中小企业在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后,对企业标准化做了规划,企业标准体系有构建,标准化人员也在推动标准化的管理工作,标准体系工作的流程也正常流转,各部门之间也有频繁的沟通,但标准体系推动的结果并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甚至是看不到明显的改善结果,标准化管理仅流于形式,这让有些中小企业失去了对标准化管理的信心,标准化管理没有得到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标准体系形同虚设,,而标准化人员的工作没有得到承认、看不到结果,标准化工作止步不前,任重道远,这一切都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二、企业标准化的问题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为企业的实际需求而服务,企业效益得不到明显增长,必然存在很多标准化管理方面的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现在我们很多企业都有多个企业管理体系在同时运作,比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很多企业不能将此与标准体系有效结合,管理层对标准体系的理解不深入,标准化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缺乏有力的标准化组织和牵头部门,标准化知识十分匮乏,欠缺企业标准化专业人才、没有经过实际调查以及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企业标准化的规划,没有建立合理的标准化专业培训机制,缺乏与外界标准化机构的联络和引进先进的标准化管理方法(如参考和学习国家或行业先进的标准体系建设的标准),标准化管理系统不完善,职责和权限不明确,没有合理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使得企业标准体系并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布置,标准体系覆盖面不全面,标准的制定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标准体系的评价更是缺乏数据支撑,不能全员有效参与,不能做到持续改进,这一系列标准化的问题都是企业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企业标准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层标准化管理意识薄弱
企业很多部门的管理层人员对标准化管理理解不深入,只是满足和停留在其他管理体系的管理上(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能将这些管理体系与标准体系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补充完善的作用,缺乏标准化管理的思想和意识,并没有从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的角度去认识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只是片面认为标准化管理带来更多的工作量和责任,而成果难以体现出来,没有将标准化工作作为企业参与竞争的手段,各级管理人员在管理体制上没有调动和发挥全员参与并支持标准化工作,导致标准化工作难以开展。
管理层缺乏标准化知识培训,标准化组织和牵头小组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企业在研发、生产、工艺、质控、采购、营销等方面没有配备相应完善的技术、管理、工作等标准,导致标准化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即便有很好的企业标准体系,也难以实施和看到成果,企业经营停滞不前,把创造经济效益任务的重点放在营销人员身上。
2.标准化人员能力有限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则需具备一定的标准化专业工作能力,具备标准化基础知识(如熟悉GB/T 15496、GB/T15497、GB/T 15498、GB/T 35778和GB/T 19273等国家企业系列标准知识),具备标准的编写、审查和评价等专业能力,具备掌握标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等知识的能力,并需要在标准化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标准化工作能力,只有标准化部门的标准化人员具备专业的能力,其他部门的标准化兼职人员才能被更好的引导和实施标准化工作。但实际很多企业没有设置标准化部门,只有标准化兼职人员,或者只有个别内部召集的全职标准化人员,本身对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不熟悉,更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存在很多偏差,致使标准化管理从业人员对自身要求不高,平时不追求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仅限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更谈不上设计合理的标准体系,这给标准化管理增加难度,企业标准化工作形同虚设,标准化管理只是充数而已。
3.标准化规划不合理
有些企业要么没有做标准化的规划,要么在做标准化规划时,没有合理的依据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只是依据《标准化法》等法规完成法规规定的任务,只是为了建立标准休系,制定标准,完成标准体系所该有的结构,然后按照已成型架构的标准体系去推动实施,完成认证和确认,并没有去全面分析和识别出企业自身的需求,没有根据企业的需求、战略规划、方针和目标去指导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总体目标没有落实分解到标准体系各结构中去,标准化的保障措施不能因企业实际需求而制定,标准手段和标准化考核也就没有实际的意义,导致标准化的规划中只有标准体系的架构,而没有起到为企业战略目标和效益作出贡献的目的。
4.标准化管理系统不完善
企业虽然建立了标准体系管理系统,但在实际落地时,在组织架构、职责和权限、内部沟通、产品实现、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的编制和审查、标准化评价和考核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标准化管理系统不完善,并不能满足企业对结果的需求,也就是标准体系构建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组织架构设置得不合理,没有将标准化职能部门独立出来,而是规划在其他部门之下,导致在行使标准化工作职责时,与其他部门权利不对等,无法去考核其他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2)标准化管理部门职责与权限不集中,标准化管理部门只集中了技术标准化管理体系(产品实现标准体系)的职责与权限,其他标准化管理职责与权限(如采购、生产、财务、人事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体系和岗位标准体系)集中在企管或总经办,标准化管理部门无法做到全面推动去实施标准化管理工作。
(3)标准化工作的沟通机制存在欠缺,没有做到用数据导向去沟通,缺乏说服力,相关的问题没有做到各部门都参与沟通解决。
(4)技术部门并不能正确运用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和模块化的方法去开展产品结构的整合与设计,导致产品结构不能科学优化。
(5)标准化工作流程设置不合理,沟通不畅导致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
(6)制定标准的人员对标准制定的规则不熟悉,格式不统一,标准的起草没有做到相关联的部门都参与,标准内容沟通不到位,部分起草的标准内容没有数据支撑,没有试验验证,导致标准编制的质量不高,不能科学的指导企业的实际运用。
(7)标准的审查和评价机制不完善,标准的实施不能得到定期的审查和评价,评价的方法不合理,不能长期做到持续改进。
(8)标准化管理部门缺乏对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考核机制,相关部门有无配合开展标准化的工作,开展的好坏不能得到及时的考核,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标准化工作推动起来比较困难。
四、企业标准化的对策
根据企业标准化现状及问题分析,我们可以思考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我们需要识别出企业自身的需求,依据企业方针、战略目标和法律法规等指导文件,可结合GB/T 15496-2017《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7-2017《企业标准体系产品实现》、GB/T 15498 -2017《企业标准体系基础保障》、GB/T 35778 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和GB/T 19273-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构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分解企业战略目标并导入标准体系各结构中去,从管理层、标准化人员、标准化规划和标准化管理系统等方面人手结合企业其他管理体系,补充并建立好企业管理机制,加强标准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善标准化管理考核机制,建立有效的标准体系评价和监督机制,推动标准体系长期落地并持续改进。
摘自《标准科学》